关于互联网金融,最近有两件事情引起本人的关注:一件事情是2月26日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之一Mt.Gox的关闭,一时风光无限的比特币价格跌至577.52美元;一件事情是国内央视对于互联网货币基金各类宝的大批判,以及随后传统银行业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反击。
这两件事情到底有没有关联,很明显,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颠覆”,两者都是对传统的颠覆。比特币是对货币制度的颠覆,更遑论依附于货币的银行体系了,用电子货币取代信用货币,这可能是未来的趋势;而中国的互联网货币基金更是直接成为银行体系低成本资金池的吸水机,正在颠覆银行业的负债、支付体系,未来还会全面冲击银行业的资产业务。
其次是“风险识别”。我理解“风险识别”就是敌意,不管是出于高尚动机的父爱主义还是出于利益集团的大反击;在我看来,对新兴事物的“风险识别”都是一种敌意。“风险识别”的形式有很多种,最流行的就是“泡沫论”,比特币不只一次被认为存在很大泡沫。
所以对比特币的监管、打压一直在强化,中国央行更是明确否定了比特币的交易;而泡沫论这种“风险识别”必然会造成创新的挫折,因为他会冲击人们的预期,但创新会不会消亡?不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事情一定会合理的存在。
另外一种“风险识别”就是出于父爱主义利益受损论;糙一点的比如央视评论员这一级别的,会直来直去的说教;比如对于余额宝这件事情,评论员就会告诉你,这个事物造成了社会成本上升、造成了企业困难、造成了金融动荡,总之带来了一切的不好事情,所以千万不能发展,千万要**。
讲究一点的,比如有影响力的教授、专家学者,他们会从较为高深的理论出发,来点醒你一定要对自己的福利有取舍、有妥协、有耐心;最近看到据说拟任央行研究局局长的陆磊老师的普惠金融一文,深有感触。文中提到,居民必须有长远之计,既要有更高的财产型收益,又不要弄到失业;互联网金融实现了普惠,但中小企业遭殃,最后总福利还是下降了;所以居民和央行都要平衡;这个理论很是有道理,但细究起来,恐怕也是有漏洞的。
普惠制的一个大的理论背景是什么,是管制有效论。普惠制本来就说明原来存在一个不是普惠金融的制度,就是说原来的利益分配是不那么普惠的,有些人拿的太多,有些则基本就只剩下喝汤了。而多和少,谁说了算?实施管制的人说了算,他不是市场化的。
不是市场化的利率是不是一个合理的利率,是不是一定能够带来福利的提升,这恐怕是要产生很大疑问。除了上述两种较为常见的形式之外,对创新的“风险识别”还有很多形式。比如行业保护、系统性风险、国家利益等等一大堆概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创新。
第三,是倒退,特别是国内对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态度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市场化大倒退。银行对于互联网的反击步步为营,**造势从年初关注于信息技术安全开始,一直到央行评论员跳出来将**对于互联网货币基金的讨伐至于风口浪尖,无形的包围网在慢慢钩织。央视挑起话端之后两天,银行业协会的专家紧接着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其一,要求将货币基金的存款界定为一般性存款,这意味着货币基金的同业存款要开始缴纳高额的存款准备金;其二,对于货币基金存款进行利率管制;其三,对于提前支取进行罚息;其四,要求提取高额风险准备金;这些政策建议个个都会对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造成很大的冲击;而根据媒体的最新消息,2月27日下午,中国央行召开互联网金融座谈会议,讨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
诸多细节都显示,至少监管机构受到了压力,其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态度会趋于谨慎;而只要银行业协会的建议能够得以实施,互联网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就面临下降,资金回流银行体系,而因散户议价能力下降,市场主导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可能出现明显倒退。
扯了半天淡,个人思考这么多,最终还是要落到策略上。其实,最近这些事情,货币基金经理们焦虑,我也焦虑,怕策略看错了。
今年以来市场机构很大一个逻辑框架是利率市场化会继续加速,因为去年市场化过程是超预期的,所以所有机构多预期今年市场化仍然会加快推进;如果,我说的是如果,政策监管者真的接纳了协会提出的建议,那基本可以确定,市场化要出现倒退,这可能意味着市场利率水平要出现一段时间的回落了,去年基于高成本的利率定价可能需要作出修正,这意味着债市的牛市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要长。
(本文作者介绍:国泰君安证券固定收益业务资管管理人、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
本文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首嘉全程为您服务】|成都公司注册|成都工商代理|成都注册公司|营业执照年检材料 | ||
了解更多拨打13981964009 |